BRT今起免費搭乘,部分民眾好奇,但也有很多認為日領轉乘困難,搭乘意願不高;民代擔憂配套不足,反更塞車;但交通學者說,只要21個站體加速全面啟用,便利優點應會被看見。

無黨籍的市議員黃錫嘉昨指出,飯局BRT原規畫6線齊發,結果僅先做台灣大道藍線,路網建構不完全之下,民眾搭乘到目的地要一再轉車,意願低落;在使用習慣未改變,車潮仍多,又為闢BRT專用道縮減車道,原有車流擠在更少的車道內,能不塞嗎?

用路人也評價不一;日本籍的半浦稔常騎機車,他說,目前只感受BRT興建過程與汽機車族搶道,險象環生,慢車道也大塞車,期待BRT免費上路後交通會變好。

公車族林芝宇說,BRT方便一些人,但住北屯區的父親到榮總看病,要搭公車轉BRT很麻煩,轉乘不方便,這些人仍會騎車或開車,因為「比較快」。

搭過兩次BRT的陳炅宏說,BRT雙節公車後車廂晃動大、嘈雜,且有柴油味,靠站時距離過大,身障者與小朋友上下車很危險。

逢甲大學運輸管理系副教授李克聰認為,中市使用公車人口僅一成,若提高至五成,交通就不會「心肌梗塞」,前提是BRT21個站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啟用。

他認為目前民眾用不到,也無法轉乘公車,連汽機車駕駛也覺被壓迫,當然都是負面觀感,但若加快站體啟用速度,很多正面效益會顯現。



9BD6A1B045376AEC
arrow
arrow

    jbv9l99x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