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在挺王派藍委與綠營立委聯手合作下,這次監委被提名人有十一人慘遭封殺,院長張博雅也僅以史上最低的五十七票過關。這樣的結果,除反映馬總統跛腳的傷勢愈發惡化,也說明台灣政治「黨不黨、政不政」的亂象已到了藥石難治的地步。

三成八的監委提名人被砍,從直接原因看,一是原始名單即缺乏說服力,不少顯非德高望重之士忝列其中;二是即將卸任的院長王建煊一再發表「監院無用論」,助長了杯葛的氣焰。從間接原因看,一是馬王政爭的遺緒,私仇再度公報;二是藍軍立委陽奉陰違,黨的向心力蕩然;三是民進黨見縫插針,離間執政黨、破壞國家名器。

以上這些因素,一環接一環相扣;要說台灣民主沉淪,這是大面積下沉。事實上,以近年民眾對監察院之評價,下屆監院無法產生足以有效運作之監委,並不致對政府運作造成重大衝擊。從這個角度看,不論監委名額最後能否補足,並不是太令人擔憂的事;何況,扁任內監委曾因藍委封殺而停擺三年。

然而,監察院畢竟是中華民國憲法明定的五權之一,即使食之無味欲斷然捨棄,也應該透過修憲的正當程序使它從憲政機構中移除,並設法將現有的監察功能納至其他機構執行。如果捨修憲之大道而不走,卻任由立委利用行使人事同意權的機會飯局,或使監察院名存實亡,或將監察權置於癱瘓之境,這種出於便宜行事或植根於黨派權鬥動機的作法,對國家體制的侵害均後患無窮。

以王建煊而言,他提出「廢監院」之說,其實並非新鮮論調,多年來政界一直有此聲音。王建煊究竟是因為自己在職務上累積了太多挫折,或者是企圖藉此為人生作最後一搏以貢獻社會,外界無從分曉。問題在,他的提法太過粗糙,明顯意氣用事,同時也未見足夠深刻的政治思考;尤其,在交卸監察院長職務之際如此暴衝,只是徒然加深馬總統提名監委人事案的過關困擾。就這點看,王建煊作為自命懷抱理想的政治人物,他的政治意識似乎一直停留在「個人道德」層次,而未真正融入政治體制,他更像是個人英雄主義者。

而比起王建煊的個人英雄主義,整個國民黨內部凝聚力的渙散以及危機意識之薄弱,則是到了「黨不成黨」的地步。馬總統和吳副總統若對民意支持度的低落稍有警覺,就不應該將一些外界公認形象甚差的人物納入監委名單;那樣,不啻是自搬石頭砸腳。提出這樣的爭議名單,就失去了要求藍軍立委悉數支持的正當性;而在開放投票的前提下,「擁王派」人馬趁機造反自是可想而知。而讓人意外的是,經過黨內「假投票」,黨中央原以為只有四人在危險地帶;誰料,票開出來,才知道假投票純屬欺敵,反馬派藍委手中的「十一人黑名單」才是主要大戲。

年底大選國民黨的選情已岌岌可危,在此之際,黨內立委還有心情大肆造反,拆自家黨中央的台子;可見,歷經八年失去政權之痛,藍軍內部仍如一盤散沙,各自追逐個人利益,從未蛻變成現代化政黨。更糟的是,在馬王政爭後,擁馬、擁王勢力各行其是,國民黨表面上雖有「國會最大黨」之名,實質上在立院卻寸步難行。而國民黨最大的「反對黨」,其實正藏身在該黨內部,屢屢與綠營應和,一起推晃執政黨的台子。

監委提名在立法院遭到大屠殺,對於幾近寸步難行的馬政府而言,其實不過多添一樁意外。但對於台灣民眾而言,真正可悲的,不是離離落落的監察院要如何運作,而是政治上不斷擴散的「虛無主義」氛圍、愈來愈盛行的「短線主義」作風,它們才是威脅台灣民主政治的最大敵人。試問,這個國家的「大局」和「長期未來」,還有人在關心嗎?

今天,就算朝野都同意廢了監察院,明天必定有人要吵廢考試院;接下來,只會杯葛的立法院要不要再減半?一個國家要跟得上時代,必須適時調整各部門的機能;但台灣的政治運作一概是在談阻擋、杯葛、廢除,或者是讓政策及法案動彈不得,而不問如何使其可行,不問如何依程序完成體制的更新。試問,在這種「黨不黨、政不政」的環境下,這部國家機器要走向何方?

暑期工讀

9BD6A1B045376AEC
arrow
arrow

    jbv9l99xp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